“仔细看,这釉面、胎质和雍正本朝确实有差距,倒是符合光绪朝的特征。”
……
这时候,肖柏晨含笑站了起来,神态轻松地说道:“老于!刚才我有点儿急,没说得那么详细。李道是我小兄弟,不管你信不信他,但他说的这些我很赞成。这样吧,保险起见,这个盆儿你还是拿回去,再找专家看看。”
说完,也就不再搭理那个老于了,冲着李道和梁晋山说:“你们先进屋等我一会儿。我把剩下几个看完了就来。”
李道也知道,今天自己的出风头出得恰到好处,不能再过了。笑着点了点头,和梁晋山进屋了。
“老道!你行啊!刚才当着那么多行儿里人,你可真是露脸了。”
梁晋山兴奋地说道。
李道擦了一下脑袋上的汗,说道:“露什么脸啊!差点儿没现眼。外面儿那些人可都是行家,我要是有一句说错了,就别想在古玩这一行儿混了。”
眼睛转了转,梁晋山点点头,说道:“我去,这么一说,你胆子确实够大的,差一点儿把咱们的未来给毁了。”
“哈哈……小李子!你小子够胆气,有魄力,是个成大事儿的人。”
正说着,肖柏晨从外面进来了,“今天亏得你们来了,不然我就现眼了。于金华那老东西可不是省油的灯,要不把他压住了,他能跟我没完没了。”
说着,肖柏晨从冰箱里拿出两瓶饮料,递给两个人。
“你们先解解渴,歇会儿。都别走,晚上咱们东来顺,我请客。”
“嘿!行啊!老肖!你这有名儿的铁公鸡,今天终于拔毛了。”
“去!没大没小的,我的钱是用来干正事儿的,吃吃喝喝的啥意思。”
肖柏晨和梁晋山在打嘴仗,李道的注意力却被桌上的一本书吸引了。
《中国陶瓷史》,磨损的书面,泛黄的书页,都说明这是一本相当有年代感的书。果然,封底上注明了一九八二年出版。
大致翻了一下,主要介绍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,内附的图片都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器物,文字阐述也很详实。同时,侧方面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、经济、贸易往来等变迁。
而这本书最吸引李道的是,书页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和个人心得。记录的都是关于中国陶瓷是各阶段发展关键节点的记述,以及在哪个文献中可以查阅到相关的历史资料。
“这本书可是宝贝啊!要是把这本书读透了,那瓷器鉴定这一门类就算门清了。这是哪位高人的手笔呀?应该不是老肖。”
想到这里,李道看着肖柏晨问道:“老肖!这本书是你的?”
“是邓爷的!”
“就是你说过的那位北京行儿里瓷器鉴定大家?”
肖柏晨说道:“对啊!那上面的字全是邓维卓邓爷的手笔。怎么?你看上了。”
点点头,李道说:“能不能把这本书借给我学习学习?”
“哎呦!那可不成,这本书我今晚就得还回去。”
肖柏晨的话让利到很是失望。
看着李道,肖柏晨意味深长地一笑,说道:“逗你玩儿的。今晚,只要你把邓爷哄开心了,这本书算什么,老爷子那儿的好玩意儿多了去了。”
“真的?”
肖柏晨的话让李道心里一阵窃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