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快边吃边点评,这孩子的味觉很灵敏。开学就高三了,于茵问过两个孩子,快快要考卢书睿的学校,学经济学,他说“妈妈辛苦打下的江山,我得守住了。”最让人意外的是慢慢,她说自己想学医,还是临床医学,学外科。于茵以为慢慢会走上艺术的道路,毕竟,一直以来,她喜欢的东西都是具有艺术气息的,绘画,刺绣,古琴……都是那种安静的,慢节奏的事情。“慢慢,你想好了,学医可是个体力活。”于茵想起后世流传的一句话,“劝人学医天打雷劈!”“妈妈,我想好了,这是我唯一想从事的工作,我做好心理准备了。”慢慢虽然做事不紧不慢,但是她也是个有主意的孩子。于茵和卢书睿商量一下,慢慢学医可以,但是要报本地的医学院。学医啊,本硕博连读,最少八年,她不放心慢慢独自在异地求学这么长时间。而且,医院的工作太累,需要家给她随时充电。慢慢也没打算去外地,她也忍受不了离家太久,她是单纯的恋家,不像快快,纯粹就是怕吃苦。两个小的有了目标,生活上,有胡叔和胡婶做后援,学习上有卢教授指点,于茵成了最闲的人。过完九零年的除夕,送走平平和安安,于茵家就进入高考倒计时了!“茵茵,和你商量点事。”“胡叔,怎么了?”于茵很疑惑,不知道老两口有什么事,一脸纠结。“你婶前一阵查出来肺部有点毛病,医生说需要静养,我们就想着,找一家养老院,等快快和慢慢高考完,就准备养老了。”胡叔也不舍得,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了。“什么时候去检查的,怎么不和我说。我找专家给胡婶会诊一下,看看具体什么情况。”于茵也把胡婶当成比较亲近的家人,很是着急。“不用,我们挂的就是专家号。”胡叔他们不差钱,工资和分红攒下不少。“胡叔,你们要是想休养,那就别去养老院了,条件一般,去农场吧,那有度假小屋,你和胡婶自己单住,环境还好。没事种种花,钓钓鱼,心情也好。”“真的吗,农场可以常住吗,我们去,那是一个世外桃源。”胡叔很兴奋,他去看过,农场有他熟悉的土地。“等快快和慢慢高考完,我们就搬过去,那样,还能经常看到你们。”于茵明白,胡叔和胡婶虽然不缺钱,但是,怕孤单。三月末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,卢母去世了!自从买了楼房,家里有了下水,可以不用去公厕了,卢母就很少下楼了。卢父每天去公园锻炼身体,顺路买菜。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刺激,自从参加了平平和安安的升学宴以后,卢母开始大吃大喝。卢父有退休金,卢书睿他们几个又每个月给养老钱,卢母不缺钱,吃的很肆意,谁说也不管用。几年下来,高血压,高血脂,高血糖都找上来了,又不喜欢运动,胖了很多。没想到,刚开春,她感到不舒服,去医院检查,大面积堵塞。在医院住了半个月,还是没有救过来。于茵去参加了丧礼,成年人的体面,大家心知肚明。送走卢母,卢父的精气神也不如从前,少年夫妻老来伴。活着的时候吵也好,闹也好,真的天人永隔了,还是心里难受。于茵想着,卢父也七十来岁了,他又不想再找老伴,于茵建议他可以去农场,和胡叔胡婶做伴。卢父也去过农场,最后同意了。于茵对卢父不会像对卢爷爷卢奶奶那么亲近,生活在一起会不方便,他自己也不习惯。这样安排最合适,保持一定的距离,又时不时的见面,都舒服。接下来,就剩快快和慢慢的高考了,于茵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一大半了!春去秋又来时间从91年的三月划到五月,又溜到了七月!“快快,你的东西检查了吗?”于茵在这个平凡的早晨,重复同一样的话。“妈妈,我都检查了,都带着呢。”快快和慢慢今天要高考了,卢书睿和于茵准备一起去送他们。“别担心,东西我都检查了。”卢书睿又一次安抚了于茵,他的情绪是真稳定,很少有着急的时候。看着两个孩子走进考场,于茵有种完成任务的轻松感,不知道为什么。人到中年,卢书睿和于茵的状态还是不错的。首先,身体健康,没有中年发福;其次,事业有成,有房有车有存款。“走吧,我们回家,胡叔应该在准备午饭了,回家搭把手。”卢书睿拉着于茵的手,慢慢的往回走,还惹得不少人侧目,没想到叔叔阿姨还挺浪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