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,似乎被常茂说中了。
太子爷,这是臣妾亲手给您熬的莲子羹....玉华堂中,吕氏盈盈笑着,将一碗莲子羹放在朱标的书案边上。
朱标放下手中的奏折,微微点头,你有心了!
说着,看向边上的朱允炆,招手道,你今儿没去读书吗?
回父亲,儿子刚读了早课!
休息一会,下午要跟着高学士学习书法!
朱允炆依旧小大人一般,回答的利落干脆。
嗯,要好好读书!
朱标板着脸,不许偷懒!
看您,一见孩子面就数落。
儿子几天都没看着您了,听说我要过来看您,就说要跟过来!
吕氏挨着朱标坐下,笑道,对了,太子爷,刚才臣妾在外边看着曹国公了。
以后他在您这东宫当差了?
嗯!
朱标小口吃着莲子羹,顺口道,这也是父皇的意思,他年岁小没了父亲,我这当长辈的当多多照看!
吕氏想了想,犹豫片刻,低声开口道,曹国公今年十六.....?
朱标道,十七了....哎呦,那可不小了!
吕氏又笑笑,侧头道,也是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!
说着,她看看朱标的侧脸,继续说道,老话讲成家立业,这男人呀先得有家,才能有业.....说到此处,她又顿了顿,继续观察了下朱标的表情,而后道,曹国公一表人才,家世显赫。
要说这良配....还真不好找!
不过呢,自古以来都是高门嫁女,低门娶媳....嗯....吕氏再次沉吟,笑道,臣妾冒昧多嘴,曹国公也算是臣妾看着长大的.....也跟自已家孩子似的。
臣妾家中有一个侄女儿....今年刚满十四.....当啷......汤匙不重不轻的落在桌上,吕氏的话突然戛然而止。
朱标慢条斯理的拿起边上的帕子,缓缓的擦着手,目光微转看向吕氏。
刹那间,吕氏的心陡然跳的厉害起来。
她是太子的枕边人,自然知晓太子的脾气。
外人都觉得眼前这位大明朝的太子爷,是个厚道仁和之主。
可她却心里明白,这位爷是要么不发作,一旦发作起来,不管是谁,半点余地都不留。
太子殿下,臣妾确实是一片好心!
吕氏站起身,忙道,是想着您拿曹国公当自家的子侄,臣妾....他本就是孤自家的子侄!
朱标身子微微后仰,靠在椅子上,面无表情,你要清楚,我家子侄的婚事,要父皇来定!
是是是!
吕氏忙连声道,臣妾糊涂了!
说着,勉强笑笑,其实臣妾也存了些私心,就是想着跟曹国公家里亲上加亲....好了!
朱标终于露出几分笑容来,知道了!
说着,顿了顿,孤这还有许多公事,你先下去吧!
啊?
吕氏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,但低头再抬头时,脸上又满是笑容,且对朱允炆招手,是,臣妾告退!
说完,给了朱允炆一个眼色。
后者躬身行礼,父亲,儿子告退!
您...也注意身体,别太熬了!
~~哎!
吕氏和朱允炆走后,朱标长叹一声微微摇头。
再拿起一本奏章,却又怎么都看不下去了。
吕氏的用意,他再清楚不过了。
身为大明帝国,乃至古往今来地位最稳当的太子,他这点小把戏都看不破还当什么太子!
亲上加亲?
给谁加?
自然是给朱允炆加!
曹国公李景隆除了是皇家的骨肉至亲之外还有另一层身份,他的家族是大明帝国最显赫的六个开国功臣之一。
别看现在李文忠不在了,可在淮西勋贵当中的影响力还在。